中药汤剂是该饭前喝还是饭后喝?中医专家这么说
最近总有患者咨询大夫开的中药该饭前服还是饭后服?其实中药汤剂的服用方法大有讲究,正确掌握服用方法能更好地发挥疗效。尽管现代中药新制剂很多,但看中医时,最常用的还是汤剂。
汤药怎样服用才保证效果好呢?以下几种因素对服用汤药有一定的影响,值得注意。
一般来说,服汤药与吃饭应间隔半个到一个小时左右,一般的药物饭前服或饭后服均可。
饭后服:对肠胃有刺激的药物
空腹服:滋补药
睡前服:安神药
行经前3-5天服:治疗痛经药
晚上9-10点服:发烧感冒药
无时间限制随时服:急性重病
一剂药煎2次后,将药汁兑匀,分成2-3次服用,可早、中、晚各1次,或早、晚分服。
对病情比较急重的也可煎煮后1次服用,如急性肠梗阻见腹痛,大便干结,或呕吐者,可用大承气汤顿服。
也有一日服3次以上者,如感冒高烧不退,可给予解表药,4小时服1次,不分昼夜服用。也有一日连服2剂,以增强药力。
汤剂一般多采用温服,因为温服不会刺激胃肠,以利胃肠对药物的吸收,尤其是晨起后空腹服药。
有些药物更强调温服或热服,如感冒后发热、恶寒、头痛等,给予解表药温服或热服,有利于发汗解表,达到汗出邪去的目的。因此服用解表药还常常要喝热粥,以调和胃气,助发汗散邪增强药力。
另外,脾胃虚寒或脾肾虚寒的病人更宜热服,以免凉药折伤阳气。寒湿痹症,热服有利于温通血脉,散寒除湿。
有些病症可采用冷服,如服药呕吐者,冷服可减少呕吐;有些清热解毒药冷服则作用更强。
在复杂的病理变化过程中,只有通过特殊的服药方法,才能适应病情的需要。
顿服就是一次服一剂药,将头煎与二煎混匀或不混,一次服完。
顿服常常用于一些危重病证,如阳明病燥、实、痞、满明显,使药在短时间内在体内达到较高的浓度,因而产生治疗作用。但又因为药物浓度很快下降,治疗作用不能持久,所以一般情况下不用。
频服是指少量多次服用,两次服药之间的间隔时间短,频度高。
治疗呕吐常常采用频服,对那些咳嗽严重,甚至引起呕吐的病人,服咳嗽药也可频服。
小孩服用汤药常常出现呕吐,宜用频服。
中风昏迷的病人可用棉签沾药汁多次服用。
频服是通过药物浓度在体内不断积蓄而达到治疗作用。
总的来说,不管什么疾病,遵医嘱服用即可。
医生,中药汤药饭前多久喝和饭后多久喝最好
中药饭前喝还是饭后喝
1、饭前服。一般在饭前30~60分钟服药。病位在下,应在饭前服药,以使药性容易下达,如肝肾虚损或腰以下的疾病。治疗肠道疾病,也宜在饭前服药。因为,在胃空状态下,药液能直接与消化道黏膜接触,较快通过胃入肠,从而较多地被吸收而发挥作用,不致受胃内食物稀释而影响药效。
2、饭后服。一般在饭后15~30分钟服药。病位在上,应在饭后服药。如治疗心肺胸膈、胃脘以上的病症,应该在饭后服药,可使药性上行。对胃肠有刺激的药物,在饭后服用可减少对胃肠黏膜的损害。
3、空腹服。又称平旦服,指在早晨未进食前服药。具有滋补作用的汤药,宜早晨空腹服用,以利于充分吸收。用于驱虫或治疗四肢血脉病的药物也宜空腹服,这样可以使药物迅速入肠,并保持较高浓度而迅速发挥药效。具有泻下作用的汤药也是如此,以增强药效。
4、睡前服。一般在睡前15~30分钟服用。补心脾、安心神、镇静安眠的药物可在此时服用。另外,某些西药如催眠药、驱虫药及抗过敏药等,一般也应在夜晚临睡前半小时服用。
喝中药的注意事项有哪些呢?以上我们为大家介绍了喝中药的注意事项,中药也是有一些副作用的。我们在喝中药的时候一定要遵循医嘱,避免中药副作用的出现!
汤药饭前还是饭后服用
一楼的据你所知,就错了,呵呵
楼主问的中药的汤药吧??
一般来说,中药的汤药,是饭前服用,
而西药的化学类药,是饭后服务的。
原因:
西药的化学药类是一种或极少种别的化学元素组成的,进入人体里,其偏性相对来说比较偏,而吃饭后,用饭菜在胃里时,来中和一下。免得西药的化学偏性一下子对胃过于刺激。
因为中药是一中含量很杂的药,按西医理解它是一种比较多种元素中和的药物,如果吃过饭后服用,服用效果反倒有可能被饭菜中和而减弱,所以一般来说中药是饭前服用,利于吸收。
此外,中药还有一种说法,冶脾胃方面的中药,要在饭后服。而冶其它脏器的中药,在饭前服,
原因或说法是:冶其它脏器的药的吸收,得通过消化之后,饭前服利于吸收;冶脾胃的药,本身是作用在胃里的,饭后服能刚好堵在胃里作用,不会漏去。说明一下,我本人主观不太同意这种说法。
中药汤剂是早、晚吃。问:早几点,晚几点?是饭前好,还是饭后好?
早、晚吃的
中药
一般滋补类中药一般是
空腹
服药。看你平时吃饭的时间提前半小时,吃
早上
的,如果早上是8时吃饭,在7点30服用就可以。晚上如果是6点吃饭,9点左右就合适。
发表评论